整天忙碌自己喜歡做著的事情,靜下心來卻突然發(fā)現(xiàn)暑假就快過去,秋天的腳步也已悄悄的走近,想抓住夏天的尾巴,組織全家到哈仙島采風趕海去。
生為大連人每到夏季海上活動是每家必不可少的保留節(jié)目。現(xiàn)在的大連海灘,因為時代變遷、觀念的改變與旅游業(yè)的發(fā)展,兒時對海的記憶和夢想已經(jīng)在這座城市再也找不到了。因為“整形”和“美容”的潮流,海的靈與海的魂也已被人為“包裝”的面目全非,追求國際化與經(jīng)濟效益,使得海也忘記了自己原來的樣子。。。。。。
浪花在船尾歡快地舞蹈,低調(diào)地吟唱,調(diào)皮地變換著顏色,由藍到綠再變白。熱情地簇擁著我們的船體,一浪一浪地把我們邀至哈仙島。
哈仙島是唐朝時期,唐太宗在大黑石山上,隔海觀望遠眺時發(fā)現(xiàn)的一座郁郁蔥蔥的海島,故得名:綠林島。到了近代才更名為哈仙島,本島現(xiàn)居民大約二千人,靠海養(yǎng)殖和旅游業(yè)為生。
登上哈仙島的剎那間,我就已經(jīng)愛上它了。那就是兒時海的氣息,海的味道,海的記憶,海的夢想。。。。。。熟悉、親近、自然。我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,輕輕的去觸摸著溫暖的海水,有點怕打破它的靜謐。塵封多年的記憶在清澈溫柔的海水中慢慢的蘇醒,慢慢的打開。。。。。。以至于海水的親吻,褲子濕了都沒有一絲的查覺,只有與之親和的舒適感。。。。。。。隨之而來的念頭——有種想到海島支教的沖動。
海島上的感受與城市完全的不同:島上的天是淺淺的蘭,清澈的,透明的,單純的,簡單的,靜靜的;城市的天是深深的蘭,含混的,模糊的,成熟的,復(fù)雜的,喧鬧的。而海的顏色是與天輝應(yīng)的,不知道是海映天,還是天呼應(yīng)著海!我更喜歡海島的天與海。簡單明了。
漫步在細軟的沙灘上,看著浪花嬉戲,伴隨著“唰唰”的聲響,輕輕拍打著海岸,低聲細訴著海的記憶。或遠或近的漁船靜靜地等待,等待著每次出海返航的輝煌;自由自在的海歐在海面上翱翔,讓我在仰慕它的同時,心也隨之蕩漾;成群結(jié)隊的鴨子,特別有序的邁著方步,悠閑自得;不算多的大白鵝,三三兩兩在水中驕傲的漂移,我寧愿把它想象成白天鵝。。。。。。
不遠處的礁石上,零零散散的趕海人,帶著希望和期待,專注于海所給予的每份小小禮物與驚喜!間歇傳來的興奮的呼喊,打破了海的寧靜,告知他的驚人發(fā)現(xiàn):海參!。。。。。。我想,只有海參才可以讓趕海人如此的抓狂吧!海水慢慢的上漲,趕海的人戀戀不舍、意猶未盡的返回到岸邊,分享他們的收獲與經(jīng)驗,那份喜悅早已寫在每個人的臉上!
我聽著從手機播放器傳來的張雨生的《大海》,坐在海邊,感受著當下。原來人與自然如此的親近,如此的和諧,如同手心相連!在靜默和覺察中,仿佛海的靈,山的魂,一切都息息相通,在如此幽靜環(huán)境中,我只能用心感受,無須多說什么,任何一句話都會打破這種狀態(tài)!我領(lǐng)悟到什么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真諦!更懂得了沉默是金的道理!學會傾聽,你就會知道大自然給你的提示!在大自然面前,一切語言都是多余的,順應(yīng)自然才是我們生存的根本,才是最省時省力的。為什么人們總要改造自然呢?在自然面前人是那樣的渺小,就如同滄海一粟。在交談中,海島人是很容易滿足的,他們懂得感恩,懂得順應(yīng),懂得潮汐,懂得如何讓自己安住在當下!我明白了語言是用來溝通的,可是當你學會傾聽,懂得聆聽自然的時候,語言就顯得蒼白與無力了。
自然擁有綠色,大地才有脈搏!大海才有靈魂!
當你的心回歸自然,你就找到自己的根了。當你將自己置身與海天之中,城市一切的欲望和繁雜都將被洗刷!你就可以看到原來樸實無華的自己!海天就是我們自己的鏡子。。。。。。。
親愛的,外面沒有別人,只有自己!大連哈仙島旅游網(wǎng)編輯整理
——哈仙島采風趕海